個人成長

2014年07月17日
夢想和信念

同事問住持,為什麼佛光山在世界各地的道場都是開山闢土、點滴成涓,能做那麼多事,「你們如何無中生有、心想事成?」滿潤法師說:「信」「願」「行」。他們相信弘法利生,相信目標是必須要做到的,相信必須對自己負責,「有善的念頭,做對的事,一路因緣就匯合進來。」

 

作者:王力行
出處:2013年12月號《遠見雜誌》 第330期
網址:http://www.gvm.com.tw/Boardcontent_24480.html


同事問住持,為什麼佛光山在世界各地的道場都是開山闢土、點滴成涓,能做那麼多事,「你們如何無中生有、心想事成?」滿潤法師說:「信」「願」「行」。他們相信弘法利生,相信目標是必須要做到的,相信必須對自己負責,「有善的念頭,做對的事,一路因緣就匯合進來。」

回到台北,參加「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」論壇。這個十年前由酒商帝亞吉歐創辦的獎助活動,已幫助近百人完成他們的夢想。近來以《看見台灣》創下紀錄片賣座記錄的齊柏林,就是第一屆獲得百萬元圓夢計畫資助,來開創他的夢想。

夢想是一個信念,更是一個目標。今年剛滿40歲的「雲門舞集」,若不是林懷民自己的夢想,持續的堅持,夢是不易成真。他在接受訪問時說:「世界不會因為你的夢想而改變,你要社會怎麼認定你,甚至協助你,你得呈現你的『價值』。」


從醫學院八堂課 體驗醫者的不滅熱情
夢想是要有價值的,沒有價值,不會成為信念。1998年,和信癌症醫院院長黃達夫創辦黃達夫教育促進基金會,黃院長相信有優良的醫師,才可能推動正確醫療品質觀念;醫病關係良好,病人才能得到完善的照護。這個基金會承繼黃院長的夢想和信念,每年都選派三至五位優秀年輕醫學生到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實習。持續了14年的培育,已有50位受惠,並在台灣各醫學領域開枝散葉。

《杜克醫學院的八堂課》一書,正是這群去美見習醫生的學習體驗和心得紀錄。書中首篇序曲,是2009年被派去的陳姵蓉醫師所寫。看得出來,她以「信仰」為題,是個人在見習過程中,深深被杜克大學醫學院師長、同學的「發現問題、尋找問題、解決問題」的不因循、面對挑戰的不逃避,以及從不熄滅的熱情所感動。

2006年在新生兒加護病房實習的張詠森,記下某一天的體驗。一位從外地用直升機送來的小嬰兒,在經過7小時的急救後,仍難逃體外循環機的手術。凌晨4點半了,大家都疲憊不堪,加護病房主治醫師一雙布滿血絲的眼看著張詠森:「你知不知道體外循環機是怎麼運作的?」見到了台灣來的年輕實習醫師遲疑的樣子,他滔滔不絕地解說,清楚又仔細。

張詠森感到不可思議,這裡凌晨4點半也有主治醫師做教學活動?這種熱情在台灣的醫院是看不到的。這些年輕醫學生經過杜克醫學院的歷鍊,學到什麼?他們學到:熱情、堅忍、理解、周延、眼界、合作、承諾和希望。這八堂醫學院的必修課,是有志於醫學專業的人的價值棟樑。那正是一種做為醫師的夢想和信念。

 

備註:圖片出處來自網路,若不慎使用,請所有權人來信告知,我們將立即撤換。
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