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營管理

2014年10月06日
職場奮鬥記之團隊領導篇(五 ) 「承擔」

當主管者有時會有「有苦說不出」的鬰悶感,這種感覺,相對自己有所期許的主管感受度應該更強烈些,因為這樣的主管相較之下更願意「承擔」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作者:游淑玫(承諾企管負責人)

 

當主管者有時會有「有苦說不出」的鬰悶感,這種感覺,相對自己有所期許的主管感受度應該更強烈些,因為這樣的主管相較之下更願意「承擔」。

「承擔」不只是「有個人擔當」,更隱喻了「概括承受」的意味,尤其是在面對團隊的問題或績效不佳時、或部屬疏失…等,即便是非主管因素造成的結果,但仍願意負起責任。有承擔精神的主管,在遇到事件時,除了情緒的波動外,通當會經歷以下五種過程:
1. 當責:在當下做什麼是對事情有幫助的,責備、憤怒或沮喪…等情緒或行為難免,但能做什麼才是重要的。
2. 自省:事出必有因,在過程中是否因為忽略、大意及管理不足之處,透過自省找出改善的方法或對策,才能避免再次發生。
3. 面對:自省不是自責,在經歷自省的過程後,反而更願意面對問題,也只有面對問題才能更快的解決問題。
4. 接受:接受是最困難的一個過程,要接納所有的好與不好,對主管而言是修養也是歷練,主管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接受中學習與成長。
5. 突破:如何能避免重蹈覆轍、如何能突破困境、如何讓團隊有更好的發展、如何找出解決方案…等,都是主管需思索的課題。唯有能夠帶領團隊成長與突破的主管,才能帶動員工的向心力。
一位有承擔的主管,經過時間的淬練後,這五種過程也會更快速的轉換,更快速的切入問題核心,能更強化團隊領導力。

相對的沒有承擔精神的主管,在遇到事件時也會經歷以下五種過程:
1. 指責:不管三七二十一,先把經手人員罵一頓,也展現了主管的威嚴,順帶抒發情緒。
2. 卸責:通常主管都會用部屬隱瞞,不得而知的理由來推卸責任,聽來冠冕堂皇,但主管真的沒有管理責任嗎?
3. 推諉:發生的情況,總要有部屬負責,或利用機會找出連帶的相關單位,一起拖下水。
4. 叫屈:極盡所能的表達自己在工作上的付出,沒有功勞也有苦勞。通常這部份都能夠達到一定的效果,也算是一種苦肉計。
5. 閃避:通常轉移焦點或將事件淡化是最好的閃避方式,至少求個安全下莊。
同樣在面對事件時,願意承擔與不願承擔的主管,都會經歷的五種過程,這五種過程也都跟主管的價值觀習習相關。這二者行為差異之大,相信只要是有一定職場經驗者,一定能了解那種感受。
曾聽過一個案例,某單位主管為了呈現自己單位的工作績效,要求單位內人員都不能加班,六點一到就熄燈、趕人、關空調。如此一來,單位小組長就開始緊張了,因為內部的案件累積不少,且回覆的達成率與回覆時效更是重要的KPI,很多都跟客戶反應事項,如此放著不管,真是忐忑不安。多次詢問與反應給單位主管,這主管就是堅持下班後立即熄燈、趕人、關空調。也告知組長他們擔心的事,會由單位主管處理,小組長們也只摸摸鼻子照辦了。接下來可想而知,未結案件如滾雪球般的愈滾愈多,KPI的指標數字就很難看,當那些該結而未結的案件即將被提出檢討時,又用取巧的方式想模糊處理! 最後的結果是「紙包不住火」。接著就是一連串的指責、卸責、推諉、叫屈與閃避,更弄走了幾位小組長。但明眼人都清楚明白,最後這位主管也離開了。
「承擔不是件容易的事」,但也因為主管願意承擔才有機會展現團隊領導的影響力,學習如何「承擔」將是管理領導中值得實踐的重要課題。
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