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營管理

2014年11月19日
職場奮鬥記之團隊領導篇(九 ) 「閉嘴」

「閉嘴」!這句話不是主管對部屬說的話,而是主管要在心裡常常提醒自己的話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作者:游淑玫(承諾企管負責人)

 

為何主管要把嘴巴閉上? 唯有在閉嘴時,才會有機會打開耳朵仔細聆聽對方所表達的內容。也唯有在閉嘴時,才有機會讓腦袋認真仔思考要如何行動。閉嘴才能會感受到情緒與心跳,體會自己心裡真實的感受。

可是~要讓主管主動把嘴巴閉上,還真是一件困難的事。
主管無法閉嘴的原因大約如下:
1.習慣:
「碎唸」是一種習慣,有些主管是凡事都愛唸,有些主管是只要有些不滿就唸給部屬聽,有些主管愛聊八卦是非,有些主管一件事可以唸到天荒地老,但不管他們唸的主題是什麼,就是無法閉嘴,習慣使然。
其實部屬都是成年人了,習慣性的「碎唸」不一定能達到主管想要的管理結果,反而讓部屬覺得不耐煩。部屬應該為自己的工作成效負責,主管只要在過程中提供適當的協助與確認進度即可,這種「婆婆媽媽」式的管理,如何幫助部屬成長。
有的主管也習慣跟部屬抱怨或是聊八卦,這非常不適宜,也不成熟,這樣的行為更可看出主管的格局。要讓組織中的抱怨或八卦消除的最好方法是主管閉嘴不談,主管不談就己消除一半了。

2.好為人師:
「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要多」、「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要多」…這些類似的話,相信有很多部屬都聽主管說過。但時代不同了、職場情況不同了,部屬思維也不同了,新世代的部屬有其一套做事的邏輯與方法,此時主管更需要閉嘴去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。
事實上主管以往的成功經驗只能做為參考,以前的成功不代表未來也同樣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成功,如何融合主管的經驗與新世代部屬的衝勁、創意及技能才是重點。否則每次進主管辦公室就只有部屬聽主管的經驗分享,部屬還要適時的扮演回應、讚美與崇拜的角色,最後只要是主管找聊天,部屬們都避之唯恐不及。

3.展現能力:
能力愈強的主管,做事愈快、狠、準的主管在工作的指導上就容易說的愈多,愈難放手。曾有個朋友提到他的主管的控制欲很強,事情一定要照著他的方式執行,完全沒有空間。剛開始他覺得很好,反正照做就好。但執行久了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,可是只要一稍有調整就換來主管不斷的質疑,幾次下來也不再提出自己的想法了。成就感是工作中很重要的元素,「部屬有成就感才有存在感」。若部屬的存在只為了提高主管的成就感,那也太可惜了。
也有主管在部屬出錯時會不斷責怪部屬為何之前沒有仔細,上次就提醒過…之類的話,其實這都是會令彼此沮喪的。此時不是主管展現能力的時候,請閉上嘴巴,思考如何彌補或改善,危機處理才是重點。

4.自我感覺良好:
曾聽過一個案例,某家公司的經營管理會議一開就是二、三個小時,但這二、三個小時中,約有80%時間是總經理(公司聘請的專業經理人)的個人發言,剩下的20%是因為總經理提問後的主管才發言或是主管的進度報告。總經理的個人發言中,有50%是責罵,另外50%談的是自己的豐功偉業與自我思維宣達,會議更是流於形式。
因為總經理的行為,讓組織成為一個單項溝通的組織,各單位也減少了互動,很多思維也逐漸封閉、一言堂的結果就是組織停滯不動「不進則退」。

可見主管能夠閉嘴聆聽是一件多重要的事,有聆聽才是真正的溝通。而聆聽不是只聽對方如何說,而是聽出其背後的需求、情緒、價值觀及隱喻。在團隊領導中聽出部屬的價值觀更為重要,了解部屬的價值觀就能知其行為展現的原因,深入溝通時才能找出共同點,有了共同的價值信念才能有共鳴,溝通時彼此的共鳴讓我們覺得彼此是共同的團隊,是一起的,才能凝聚出團隊的共識,也才是主管領導的開始。

當主管將嘴巴閉上,此時也強化了主管的自信、尊重、謙和、學習、接納、包容與行動…等各項能力,相信部屬也會非常感謝適時將嘴巴閉上的主管。
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