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港愛心巷

以大愛做小事的愛心巷,為什麼鹿港會出現愛心巷呢?

 

 

 

 

有一位九十二歲的郭嚴老阿嬤,從養老院出來,每次回家都要穿過雜草叢生的狹窄巷弄,非常的辛苦,而八十二歲的鄰居黃玉枝阿嬤,主動把具有自己與先生的回憶的臥房打掉,讓巷道稍稍變寬敞,好給郭嚴老阿嬤可以輕鬆一點走回家,鄰居們看到黃玉枝阿嬤的愛心,大家也各各開始響應,從一條二米的雜草小道,變成六公尺的行車大道,託黃玉枝阿嬤的福,郭嚴老阿嬤可以輕鬆點出入家門了!

這件事讓我想到,《對與錯的人生邏輯課》,這本西班牙哲學家為兒子所寫的書,內容在探討根倫理學有關的做人做事的哲理,倫理是個人心理對與錯的一條分界線。

回到鹿港愛心巷來說,黃玉枝阿嬤認為她在做的事、做想做的事,不是隨興說拆就拆,關鍵在於他深刻了解「自己想要什麼」,黃玉枝阿嬤覺得這樣做,他能得到滿滿的快樂,因為俗話說:「助人為快樂之本」嘛!《對與錯的人生邏輯課》的作者也認為:「生命最大的獎賞就是快樂」,如果黃玉枝阿嬤不幫助郭嚴老阿嬤,是有點自私,但也無可厚非。

只是,黃玉枝阿嬤雖然不是哲學家,卻也了解:自私的人,其實在跟自己作對,所以我們要像人一樣對待他人,就是努力站在他人的位置上,也可以說是「將心比心」站在他的立場,替人著想。也因此,他獲得了獎賞──快樂。

黃玉枝阿嬤把自己的土地捐出去成為巷道的一部分,這是她的自由,自由又是什麼呢?自由就是不受任何人的拘束,但不是想要什麼,就要做什麼,自由是需要自拘束的,如果自己覺得這樣很好,但別人並不這麼認為,這樣就不好了。 黃玉枝阿嬤這樣做真的很好,可以讓高齡九十二歲的郭嚴老阿嬤,行走方便,不再辛苦的走回家,也讓住在附近的鄰居紛紛響應這份愛心,從二米的雜草巷道,變成六尺寬的行車通道,大家肯定捐了很多自己的房子土地,也讓鹿港有了「愛心巷」這個美譽,這份愛心更進而透過媒體、網路……讓這件事發揚光大、家喻戶曉,讓大家知道這件溫馨祥和的美事。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被當成人,因此我們必須把別人當成人,給自己一份好的生活,所以要心比心,互相幫忙,正是我們社會所需要的。


top